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9 04:55:09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每学期上完公开课,总有一些心得,这次也不例外,我自认为自己已经很精心地准备这节课了,但是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在最后练习时,只有一组学生将我布置的练习做正确了,我认为非常失败,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堂公开课很失败,同时,我也做了一些关于公开课的反思,公开课教学反思。

如在教《唯一的听众》这这篇课文时,在明确教学重点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导出板书,我认为我的板书清晰明了,但在讲课文时出了问题,我本想充分结合板书讲思路寓言,并结合课后题组织学生讨论,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却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像轻描淡写一般,就把这本应浓墨重彩的'部分描了一下下,当时我就感觉不好,该详细讲解的地方不详细,这一点充分说明我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教育论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环节顺序上我也考虑得不够,我将学生表演课本剧这一环节安排在了复习字词后面,这也是很失败的,如果学生表演得都很好了的话,也没必要老师再来细讲课文内容了,是啊,前辈说为什么不放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呢?是啊,不过我并不是没想到,我也曾想过到底是放在最后还是放在之前,思前想后、左思右想、冥思苦想……最后还是把这一题“选择题”给选错了。

每次上完自己的一人一课后最大的感慨就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真难。在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每走一步都应作些思考,只有这样,当你在走一大步时才不会因那么多的为什么而放慢你的脚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单元的专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真诚无私的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本人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老人与作者的几次交流。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反思本课教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预习,做到不上不预习的课

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汇报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为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奠定基础。

二、大胆放手,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生学习浏览今天的导课谈话导入,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带进文本,而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经历了初读与精读,朗读与浏览,自悟与交流,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句子和积累语言的过程。尤其体现年段特点的是教学生学会浏览,通过浏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并说说“你是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生学会总结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作者在一位真诚无私的音乐教授的帮助下,鼓励下,由一位音乐白痴成长为出色的小提琴手,领悟了爱幼尊老的情感.

三、品词析句,学会研读课文

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准切入点,形成对比,设置悬念,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而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学习2至8自然段,抓住文中老妇人的语言,引导学生上接下连,组织学生品词析句,充分而有效地读,从而感悟老妇人对我的鼓励、关爱以及良苦用心,做到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同时在读中训练语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去实践感受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变化,符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果你就是这位初学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能联系实际,平时受到表扬、鼓励时的心情,尽情畅想、畅所欲言,体会了作者当时的`感受。这样拓展延伸文本,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感悟和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阅读质量。

五、课堂上把音乐引进课堂,体现学科整合

课前的小提琴乐曲创造了优雅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小夜曲的境界中,感受小提琴的柔美,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我专门挑选了《月光奏鸣曲》来作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中,积极主动去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同时体现学科整合。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虽然重视学生的朗读,但学生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虽然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朗读的面不够广,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够。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3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通过对比朗读开头和结尾,体会“我”拉琴的巨大转变,初步了解“我”在拉琴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如下的反思:

(一)优点: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课的内容及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展开教学,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指导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理解“白痴”、“沮丧”、“无法割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小提琴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他们整堂课都能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生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识字,教师适时强调和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词语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放在语境中,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读”为主,突破教学重难点 ……此处隐藏10534个字……有关的语句来谈谈自我的看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和段落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终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述,这样的设计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学生情感更加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板书设计欠严谨,没有体现主要人物。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唯一的听众音乐白痴关爱语言鼓励神态真正的小提琴手沮丧自信,这样的板书让学生误以为课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实际上本课的主人公应当是老教授,所以这样的

板书是不严谨的,根据陈教师的提议,板书应做如下的修改:唯一的听众关爱老人:语言耳聋鼓励;我:神态白痴沮丧最有声望的教授小提琴手自信。修改后的板书更能体现文章的写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精髓。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教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过程中更快更简便。我将不断反思,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3

《唯一的听众》写一个小男孩从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帮助他成长的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

课上,我通过适当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主要通过两条线索,即老人鼓励的话语和老人平静的眼神的解读,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从而自悟出文章表达的情感。

首先,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直奔首尾段,对照变化,设置悬念。我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

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丧,

生:后来,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

生:后来,他成功的变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于是就带着强烈探究欲望进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接着,精读重点段落,潜心研读,品味语境,体验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渐进的鼓励,我让学生找出并反复诵读老人的四处语言描写和三处神态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鼓励“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励学生体会每一句鼓励的话语和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老人的用心良苦。还设计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1)当“我”拉出像在锯床腿的声音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3)当“我”渐渐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同是“平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却包含了不同的含义: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人对“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思路理清了,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更加深刻了。

虽然这堂课上我的朗读形式多,抓住主要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感悟反复读,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学生的感悟不够。虽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三、课堂上的练习不够。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换,省略号的补白,将读书、品悟与想象结合,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有点走过场了。

四、评价语言不多。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我的评价语言略显单薄,我觉得这也是今后要努力改正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4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在教学的思路上、方法上给了我启发。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逐词逐句分析,多少节课也不够。在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文中的主线:“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展开研究,学生既能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又能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就使整个教学不琐碎,较为完整,也有利于保持文章的完整性,也能培养学生从全局上把握文章,分清主次、重点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避免了把教学内容肢解得破碎不堪,使学生形成只抓细、抓小的意识,而没有整体意识,不利于学生今后形成较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